一、前言
最近有一台联想System X3650 M5服务器主板故障,按流程更换主板备件后,因为主板的SN(序列号)、UUID(通用唯一识别码)、ProdName(产品型号)信息和原来主板的不一样,为了方便运维管理和机器外观信息一致,需要刷一下新主板FRU信息,所以更换主板前需要获取原来主板的FRU信息和配置,下面就分享一下教程。
二、更换主板前准备
- 获取联想高级设置工具(ASU)软件
将下载的ASU解压至任意文件夹。用网线接服务器后面IMM网口,用ASU获取原来主板IMM信息,复制保存到一下,后面要刷FRU会用到,主要关注SYSTEM_PROD_DATA部分。
- ASU软件下载
- 获取主板IMM信息
# 获取主板IMM信息
asu64.exe show --host IMM的IP地址 --user IMM用户名 --password IMM密码
# 获取主板IMM信息并保存当前目录下
asu64.exe show --host IMM的IP地址 --user IMM用户名 --password IMM密码 > X3650M5_FRU_OLD.txt
- 备份IMM激活密钥(Activation Key)
进入IMM带外管理界面,备份Activation Key Management。刷新新主板FRU信息之后,IMM重启完成后检查你会发现Remote Control不再可用,这是因为刷新后的序列号与原主板的IMM Advanced Update Activation Key不一致,所以需要在IMM Mangement选中Activation Key Mangement对其进行更新。
- 备份IMM配置数据
这个可选,新主板最好手动配置。因为之前有一台更换主板,导入原来主板IMM配置,导致BIOS固件异常,卡BIOS升级界面,无法进入BIOS/系统,只能重新更换主板。
三、更换主板
这一步就不展开来说了,更换主板注意线缆的接口、主板PCIE配件,防止更换之后线缆、配件不知道对应哪个接口,最好用手机拍照。System X3650 M5模块化很好,线缆不较少,更换起来非常方便。
四、刷新主板FRU信息
新主板主要刷SN、UUID、ProdName这3项即可,刷FRU前最好先用ASU工具获取并保存新主板的IMM信息。
- 刷新序列号(SN)
asu64.exe set SYSTEM_PROD_DATA.SysInfoSerialNum 旧主板的序列号 --host IMM的IP地址 --user IMM用户名 --password IMM密码
- 刷新UUID
asu64.exe set SYSTEM_PROD_DATA.SysInfoUUID 旧主板的UUID --host IMM的IP地址 --user IMM用户名 --password IMM密码
- 刷新产品型号(ProdName)
asu64.exe set SYSTEM_PROD_DATA.SysInfoProdName 旧主板的ProdName --host IMM的IP地址 --user IMM用户名 --password IMM密码
说明:如果产品型号(ProdName)与旧主板的一样,可不用刷。
- 等待刷新完成
等待刷新完成,每个完成刷新后会提示 complete successfuly
- 断电重启服务器,使IMM生效
所有FRU信息都刷好后,最好断电重启服务器,使刷的IMM信息生效。
- 验证刷FRU结果
用ASU工具输出一下IMM信息,若输出结果与原主板信息一致,说明刷新成功;若失败,检查IMM网络连通性、IMM 账号权限(需管理员权限)。
asu64.exe show --host IMM的IP地址 --user IMM用户名 --password IMM密码
五、导入Activation Key Mangement
进入IMM界面,在"IMM Mangement"选中"Activation Key Mangement"对其进行更新,如果原来的Activation Key还在或者无法导入原来主板的Key,则选"Restart IMM"重启一下IMM。
- 在Activation Management界面,点击“Add..”
- 在“添加激活密钥”窗口中,点击“选择文件...”;然后在“文件上传”窗口中选择要添加的激活密钥文件,并点击“打开”添加文件,或点击“取消”停止安装。要完成密钥添加,请在“添加激活密钥”窗口中点击“确定”或点击“取消”停止安装。
- 成功窗口表示激活密钥已安装。
六、结语
这次System X3650 M5主板更换与FRU刷新,核心教训是“备份优先、细节为王”:前期备份激活密钥和原FRU信息,避免后期功能失效;硬件操作时记录线缆位置,减少复原时间;刷新FRU时注意命令参数正确性,并验证结果。希望这篇攻略能帮到遇到类似问题的运维同行,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操作经验或踩坑经历,共同提升运维效率~






暂无评论